11月4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首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骨干师资高级研修班”落下帷幕。在研修班结业前,40余名学员围绕开班两天的学习心得与体会进行了热烈讨论。
心得语录
王凯山 中国社科院大学媒体学院教师
在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否构建案例库?因为很多观点提出来之后,需要补充大量的相关案例来进行教学。这需要各位老师之间展开合作来创建。如果能构建案例库,则不论是从丰富史料的角度还是从授课时便于学生接受的角度,都很有价值。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这次的培训有四好:平台搭得好,对在校学生来说都有实际意义;培训内容好,逻辑性很强;专家讲得好,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和多年的成果;学员学得好,都是做一线研究的,大家甘做小学生,态度积极认真。
巫俊 北京市顺义区广播电视中心副主任
在这次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过程中很受教育,领悟到想干好融媒体这一行,最重要的是打造一支队伍,将报道任务统筹起来做。这次学习是部校合作的活动,也为融媒体中心的同事们开阔了眼界,为实践打下了理论基础。
丰纯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青年人,青年人的特点是有激情,有行动力,敢于挑战权威。对于新的东西,青年人愿意去琢磨、去追求。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是怎么解决教学“新颖性”的问题,要把学术话语 “翻译”好。
赵瑜佩 中山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助理教授
我在问我自己,我为什么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感兴趣?因为我不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也不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我会主动报名来参加?我想这是因为我研究国际传播,如果不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就没有立场去做国际传播。这两天我观摩了这些学者大家的讲授,我发现他们具有很强的世界历史观,对于国际舆情的观察他们都信手拈来,他们的研判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整个传播是有说服力的。
讨论总结
当天下午17时,四个讨论组的学员在人大新闻学院邓绍根教授的主持下进行总结汇报,就讨论情况和参加此次研修班的感悟做了分享。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传香总结了第一组的讨论内容。学员们大多数从学术和教学两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分析,既有现实困惑也有学理上的思想碰撞。他们讨论了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代际传播问题,还对如何拓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影响、名师讲法在教学中有哪些实践价值等话题予以了关注和讨论。
张传香总结了第一组对于此次研修班的感受:研修班课程的学习澄清了一部分理论困惑和教学上的认识误区,课程设置及教师选择都非常符合老师们现实的教学需要,也进一步丰富了老师们的教学内容。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乔俊杰总结了第二组的讨论内容。乔俊杰表示,学员们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教学的讨论得出了四点结论:第一,要把教学语言翻译成学生喜欢的语言;第二,要用丰富、充实的案例来充实课堂;第三,要学习借鉴前人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第四,教授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正本清源。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李宏刚总结了第三组的讨论内容。李宏刚建议,希望由此构建学术共同体,今后如果有第二期、第三期……研修班,也一并加入第一期的群体,大家一起分享与讨论;希望能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建立案例库,可以借鉴法学和商学建立的一些成熟案例库的经验。建议可以与各级各地宣传部门进行沟通,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案例库;提议所有学员回校后建议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机构。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毛章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坚持把握好历史性、逻辑性、批判性、反思性几个维度,增强学理性。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教师,如何让这门课入心、入脑、进课堂,说服自己也说服学生,关键还是要看具体的媒体实践。高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体性,影响当下的新闻实践,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导向从事新闻实践。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高春艳总结了第四组讨论的内容。学员们认为这次研修班有“五好”:平台搭得好,全国各地学者教师济济一堂,并加强了业界和学界的密切交流;培训内容好,课题非常前沿;专家讲得好,授课学者不仅精心准备,还展露了十分可贵的批判性思维,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起到了正本清源的效果,也为以后的教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员学得好,大家都非常认真,有的人记了十多页笔记;人大组织得好,为此派出了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工作团队,还专门开通了公众号,十分感恩这些心血。
研修感悟Q&A
1、在这次研修班之后,会如何将收获投入到实践中?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席志武:我博士后出站之后,一定会去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首先要去了解学生的看法。另外还会去思考如何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让授课生动起来,让学生们像郑保卫老师所说,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朱杰:一方面对课程有了更明确的认知,课程的设置会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讲授的方法上也会更加注意,特别让“95后”、“00后”的学生更容易去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身是有说服力的,今天我们要去更好地体现它。
中国社科院大学媒体学院讲师王凯山:我很喜欢陈力丹老师的讲课方式。他在讲课中融入丰富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共鸣和反响。我想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我自己的教学当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相关内容来丰富课堂。另外,毛章清老师在分会场讨论中提到了建立四个维度:历史、逻辑、批判、反思,这些维度对于提高学理性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是老师,要使学术研究与教学相融。
2、参加研修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中国社科院大学媒体学院讲师王凯山:我收获了一批“同行者”和老师同学们的热情。过去我感觉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是比较孤独的人,但这次我感到我有非常多的同行者,我更有信心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铁铮:党性和人民性这个问题我觉得基本理清楚了。另外就是历届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也都梳理清楚了。
3、对下一届研修班有何期待?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席志武:我希望了解业界是如何践行马新观的,希望能与来自中央媒体或自媒体的代表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