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在革命战争年代总结的党报理论之一。1945年8月29日-10月10日,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这期间的10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人民的报纸》。文章明确论证了党报和人民报纸关系,写道“新华日报既是共产党的机关报,怎么能够成为人民的报纸呢?……“因为共产党所要求于他的全党党员的,不是别的,就是:忠实的为人民服务,虚心的做人民的勤务员。”
党媒“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光荣的革命传统。党的报纸,又是人民的报纸,就要处理好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于是1947年1月11日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编辑部的文章《检讨与勉励》,其中说:“新华日报的党性和它的人民性是一致的。……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也就是一张人民的报,新华日报的党性,也就是它的人民性。”
(此文作者、时任《新华日报》总编辑熊复)
延安时期老百姓的新闻经常上中央机关报的头条,例如关于吴满有的宣传,毛泽东表扬《解放日报》把农村劳动英雄的新闻上了头版头条。毛泽东自己的一般活动消息不在头版,更不在头条。例如1942年7月1日二版《毛主席朱总司令欢宴晋西北士绅》的消息,不起眼到被人忽略的地步。同样,《人民日报》也是并非所有主要领导人活动的消息都上头条和头版。较为重大的外事活动,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的活动消息通常必须上头条,而一般的外事接见,即使是主要领导人出面的,不会上头条,有时也不上头版。
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至少在个人名利方面,相当朴素,没有现在强烈的领导人官阶大小的等级观念,报纸编辑自行依据自己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编排版面,从未听到过哪位领导人就自己在报纸版面上的位置编排提出指责性意见。
改革开放之初,人民日报1980年10月31日在头版中心位置报道了29日晚上发生的北京站的爆炸事件。这是1949年以后人民日报第一次在头版公开报道突发性事件。领导人参与解决事件,放在最后一段,标题突出的事情本身。一系列案例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历来是党媒的光荣传统。
(人民日报1980年10月31日在头版中心位置报道了北京站爆炸事件
我们党历史上有过很成功的宣传经验,然而现在被忘却了,宣传中充斥套话空话。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并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次讲话中,为了说明党性和人民性这两方面的关系,对这部分论述确定的小标题是“关于党性和人民性”。标题下的第一句是:“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本来是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现在反倒成为一个所谓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了。”这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完全清楚30多年来在党的新闻宣传领域和新闻传播学界不得使用“党性和人民性”这对概念、单独使用“人民性”要加引号作为负面概念的历史。
《人民日报》2013年8月27日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对党性人民性做了进一步论证:“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在2013年8月19日讲话和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都指出:“……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