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心概况
专家团队
新闻动态
学术成果
数据中心
案例分享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 Journalism and Marxism Research Center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名家讲堂 | 许向东:新闻传播的时度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堂,正是为了更好的向学生传授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而开设。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向东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当代中国新闻事业》课程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历年发表的重要讲话,详细地讲解了新闻传播工作中的“时度效”原则。

W020190228402085152392.jpg

许向东教授在马新观课堂上授课

何谓“时度效”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8.19讲话”)中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此后,在2014年2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以及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时度效”问题做了全面概括和总结。

“时”即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什么问题第一时间报道,什么问题看看事态发展再报道,要有时间概念,既不滞后也不超前。

“度”指的是力度、分寸,新闻报道要掌握好分寸火候。明确并掌握什么问题在全国报道、什么问题在地方报道,什么问题淡化报道、什么问题强化报道等。

“效”是指效果、实效。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因势利导,将满足受众需求与教育引导受众结合起来,确保报道效果。

新闻传播中的“时”

时效决定成败,速度赢得先机,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闻。因此,在具体的新闻传播工作中,要做到既“快”又“准”。面对新闻舆论事件,要争分夺秒抢占“第一时间”,保证报道的及时性。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抢占先机,先声夺人。

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的消息,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决堤事件,通过八个段落准确记录了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惊心动魄的抢险场景。《中国青年报》以真实、准确、及时的报道,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尊重。

在舆情疏导上同样需要把握“时”的原则。2015年4月23日中宣部发布的《关于规范重特大事故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指出:重特大事故信息,向上级报告的同时,要向社会发布,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5小时内要有权威发布。2016年11月15日,国办发布《<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 实施细则》中也提到: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要在 5 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 小时内要召开发布会。当前,社交媒体经常给主流媒体设置议题,主流媒体必须及时报道,稳定舆情,避免谣言四起,同时要张弛有度,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关注事态的发展。


新闻传播中的“度”

新闻传播中的“度”代表力度、分寸,包括思想的高度、分析的深度、报道的角度等,新闻工作要做到既不“过火”也不“欠火”。对舆情动态要精准研判,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掌握好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尺度。在新闻应急处置与舆论引导中,把尊重新闻规律和服务大局结合起来,既不违背社会伦理,也不挑战公众心理承受力。

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中一旦把握不好“分寸”和“尺度”,将会引发诸多问题。比如,前段时间,一些网站和自媒体平台上存在类似于“霸气”、“跪求”、“哭晕”的浮夸自大文风,在军事、经济和涉外等报道领域尤为明显,且这类文风已经有向主流媒体蔓延的迹象。此类报道不仅会对内造成部分民众的误判、误解,还会在外为他人鼓噪“中国威胁论”提供口实。


2017年10月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元代画家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借赞颂墨梅不慕虚名的品格,彰显了我国在道路、理论、制度及文化上的自信,更表达了埋头苦干的决心。

W020190228402085165034.jpg

新闻传播中的“效”

所谓“效”,是在“四个有利于”的基础上,以社会效益为主导,既要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又要凝聚社会共识。

2016年9月15日,在抗击强台风的过程中,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为避免村民受到洪水威胁,在清理涵洞淤塞物时不幸落水遇难。事情发生后,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相互配合、协同报道,树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报道思维,强化融合意识、用户意识、市场意识,不仅注重选题策划、打磨精品,更注重融合传播和社会效果,实现了典型人物报道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报道创新。

日趋复杂的舆论环境和各类群体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使得社会舆情危机多发,这有助于揭露真相和改善治理,但也可能会带来局部的秩序混乱。此时的主流媒体应积极有效地回应公众关心的问题,并通过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示范和引领,控制舆情危机的负面影响。今年 7 月,问题疫苗事件曝出后,立刻引发了社会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监管的质疑与声讨。但此次舆情危机并没有持续过久,原因就在于政府的及时应对与主流媒体的持续跟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网等主流媒体直面事件中的疑点、痛点和难点,使公众的情绪和诉求得到了合理表达,通过主动引导舆论,有效抑制了舆情危机的持续发酵。


准确把握“时度效”提高舆论引导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现实任务、外部环境、实践要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强化政治家办报意识

1959年毛泽东主席在与人民日报社新任总编辑吴冷西谈话时提出了“政治家办报”,其核心思想是:办报的人,特别是新闻单位的领导者要有政治家的胸襟和见识,要能够从政治上总揽全局,抓住事情的要害,使新闻宣传紧密配合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将“政治家办报”作为一种意识,与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强化新闻工作者的政治家办报意识。


2.善于设置议题,引领舆论走向


要善于挖掘事实、提出概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易于接受的语言,增强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让媒体的议题成为群众热议、分享的话题。2017年暑假前后,各种出国游学的报道和各类广告充斥媒体。似乎花费大、远赴重洋的海外游学已然成为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的象征。一些媒体相继跟风的报道对“游学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解放日报》却从“重走学森路”西北科技环保夏令营这个典型案例切入,讲述了暑期期间,一群7到16岁的中小学生坐绿皮火车,进入大漠戈壁,探寻当年科学家的足迹,在游学中感受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发展。面对“游学”热潮,《解放日报》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立场,主动设置议题,不仅显示出精湛的业务功底,也在舆论多元化环境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W020190228402085164929.jpg

3.规范生产流程,严防导向差错

新闻媒体要制定严格的采编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到PC端、移动端等各端口,贯穿到转载稿件和原创稿件的采、编、审、校、发各环节,要制订专门的报道机制和应急预案,要建立完备的报道安全责任制。在新闻舆论工作中,不能听到事件的任意一方的一面之词就动笔撰文,满足于“抢阵地”式的报道;完整呈现事件的全过程,对复杂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以呈现事件全貌,防止“烂尾新闻”;在事态不明、在没有调查清楚事发原因时,不要抢发旗帜鲜明的评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众的话语表达渠道得到了延伸和扩展,社会舆论日渐多元化,这就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因此,主流媒体所肩负的引领舆论的责任更加重大,客观、真实、公正地报道事实、合理发声意义深远。


4.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效果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不能停留在理论上,而要付诸于实践。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一场由移动互联网所带动的信息跨界流动正在悄然进行。新闻生产从“为受众”转变成“为用户”,新闻生产者不仅要考虑新闻内容采用何种生产方式和分发渠道、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受众有什么样的阅读期待;而且还要考虑目标受众聚集于何处,具有何种阅读习惯和偏好。2017年1月,微视频《奥利弗游中国》登陆海内外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引发了强烈反响。作为外宣“新媒体短片”,微视频《奥利弗游中国》启用在中法两国均有较高关注度的法国人奥利弗·格朗担当主持人,通过讲述26个反映中国历史、风俗、风光的独立成章的故事,向法语地区受众展现中国图景,加深其对中国的了解。

W020190228402085169120.jpg

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我们必须处理好“时”“度”“效”之间的关系。“时”是解决新闻舆论的反应机制问题,“度”是解决新闻舆论的传播范围及方式方法问题,“效”是解决新闻舆论的有效性、影响力和引导力问题。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及时、适度、有效,才能把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主流媒体才能真正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闻二班汪慧敏同学表示,“老师用了大量具体的实例,以及小视频生动形象的为我们深入解读了新闻的‘时效度’。让我们知道在追求及时性的原则上,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好‘度’,追求最佳效果。许老师的课堂风趣,有吸引力,更有很多实用的方法和见解,感触很深”。令新闻三班胡霁函感受最深的则是,“我们作为新闻人,要及时对时事热点作出反映,把新闻稿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不仅要写得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还要将新闻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