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写作政论、通讯和消息约750篇,占总数的45%;列宁创办编辑的报刊达30余家,十年间在七家报刊上累计发表文章近2000篇;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和修改的新闻稿与评论文章超过200篇,对新闻与宣传工作的论述、指示、谈话仅收入《毛选》的就有120多篇……
11月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第一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骨干师资高级研修班”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童兵用翔实的史料和数据讲授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基础》一课。
童兵分别从近代德国、近代俄国、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入手,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他认为,文化教育背景和家庭影响、起源自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促使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形成了以世界眼光、天职意识、进步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基础。而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也同样因为文化教育背景和家庭的影响,早早就形成了重视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价值观念。
童兵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新闻传播观,如以“理性”学说论证平等和民主、探索新闻传播的原则、使报刊成为无产阶级的舆论工具、出版自由以经济条件的基本满足为基础,这些观点相当接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在进行了充分理论总结的前提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开展了丰富的新闻实践。童兵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参与编写或主编了《莱茵报》、巴黎《前进报》《德意志-布鲁塞尔报》《新莱茵报》《纽约每日论坛报》等报刊;他们一生坚持不懈地为数以百计的报刊撰稿,两人的4000余件信件中,不少是谈及报刊工作和评论报刊文章的。列宁在《火星报》《前进报》《无产者报》《新生活报》《真理报》等报刊上累计发表了近2000篇文章,并被第一次全俄新闻工作者代表大会选为名誉主席。毛泽东写下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等多部新闻名篇,被称为“新华社最好的记者”。
“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的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不能得出的结论。”童兵引用列宁对马克思的评价表示,社会背景、理论和自身的实践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而对于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童兵表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程不能关起门来教,一定要联系国内外最近发生的人和事,不能完全用教条套学生的思想。“要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温度,把学生的热情和思想调动起来,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从教师的结论和学生的结论引导到主流价值观”。
童兵教授同时表示,人民大学在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当前发起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骨干师资高级研修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前瞻眼光。为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人大新闻学院责无旁贷,在加强教材建设等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人大新闻学院
https://mp.weixin.qq.com/s/DwfYdsJTw2Bg1mpnjEsOBQ
RUC新闻坊
https://mp.weixin.qq.com/s/c8Ln65xFLhoUlkmz4X8r2Q
人大马新观研究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dp0CglxV7hFeD6xIGqc7yw